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 王希、陳煒偉)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作出部署。業內人士認為,在貨物貿易傳統競爭力削弱的背景下,推動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對形成外貿發展新亮點、促進國內現代服務業發展以及擴大就業渠道意義重大。
      與備受關註的“中國製造”相比,“中國服務”對很多人仍相對陌生。事實上,我國服務外包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已成長為僅次於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國。
      來自商務部的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150217份,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818.4億美元和611.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3%和33.4%。
      同時,與人們傳統觀念中“服務外包”就是電話服務、數據服務不同,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向高端業務拓展態勢明顯,生物醫葯研發、產品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等高附加值的知識流程外包與提供商業解決方案的業務流程外包占比日益增大。
      在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教授薑榮春看來,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產業發展進入轉型期等多重因素影響,近兩年我國服務外包總體增速有所放緩,但仍明顯高於同期貨物貿易和宏觀經濟整體增速,是最有活力的經濟領域之一。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有利於形成我國對外貿易的新亮點和促進經濟轉型的新支撐。
      更重要的是,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外包產業對中高端人才的集聚效應明顯。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國服務外包行業已吸納從業人員511.3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344.2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67.3%。“服務外包產業已經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周柳軍說。
      不過,伴隨全球宏觀經濟環境變化,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同樣也面臨著人力資源成本與發達國家差距縮小、主要國際市場萎縮、國內外競爭加劇、企業經營壓力增大等一系列挑戰。
      薑榮春認為,以信息處理和知識生產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外包產業與傳統產業有本質不同,現行以製造業為核心的政策支持體系很難直接移植。例如,與製造業有設備、廠房等有形資產可以充當抵押物不同,服務外包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力資源,很難評估、抵押,加大了企業融資難度。
      “這意味著要從國家層面重新統籌規劃適用於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型政策體系。”她認為,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發佈服務外包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指導目錄,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為我國服務外包業自身轉型升級指明瞭方向,同時會議提出的通過金融、保險、融資擔保等機構和政策性銀行以及支持上市融資等方式,拓寬服務外包企業投融資渠道等新舉措,瞄準了服務外包企業的“痛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增加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數量,擴大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範圍,試行國際服務外包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政策。並要求減少和簡化審批,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通關、外匯管理、國際線路租賃、外籍中高端管理和技術人員出入境與居留等便利。
      這些措施受到了服務外包企業的普遍歡迎。文思海輝高級副總裁張東蔚告訴記者,“真金白銀”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了企業的經營壓力,有利於當前,而簡化審批、逐步建立以人才為核心的產業發展促進體系,則意在長遠。
      她舉例解釋說,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出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大企業,通過不斷地收購兼併占有市場和人才。此前由於受到外匯審批、資金等方面的限制,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差距較大。因此希望有關部門儘早出台細則,將通關、外匯管理以及人員流動方面的便利措施落在實處,提高中國服務外包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原標題:塑造“中國服務”品牌——業內解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t67qtuv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